日常保育:科学照料幼儿生活,包括饮食、睡眠、卫生习惯培养,配合保育员做好班级清洁消毒工作,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(如晨检、午检)17。
教育活动:根据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和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,制定班级教育计划,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,注重游戏化教学,促进健康、语言、社会、科学、艺术等领域的综合发展268。
个性化教育:观察记录幼儿行为,分析个体差异,调整教学策略,尤其关注特殊需求幼儿的融合教育28。
2. 安全管理与健康保障
安全防护: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制度,包括活动组织、设备检查、应急演练等,确保幼儿在园安全。发现幼儿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时需依法报案17。
健康监测:建立幼儿健康档案,定期测量身高、体重、视力等,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防控17。
3. 环境创设与游戏支持
物质环境:创设安全、丰富的活动区,提供适宜玩教具和学习材料,合理规划室内外空间,满足幼儿探索需求26。
心理环境:营造尊重、接纳的班级氛围,建立和谐师幼关系,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伙伴,促进社会性发展26。
4. 家长沟通与家园共育
定期沟通:通过家长会、开放日、家访等形式,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表现,商讨教育措施,指导科学育儿方法18。
协同合作: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拓展教育内容,组织亲子活动,促进教育目标的一致性67。
5. 专业发展与反思
持续学习:参加业务培训、教研活动,更新教育理念与技能,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25。
自我评估:定期总结保教工作,通过反思改进实践,提升教育质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