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1、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
1.1、根据原料药的结构特点、性质和质量要求,开发合适的分析方法,确保方法的准确性、灵敏度和专属性;
1.2、 对开发的分析方法进行全面验证,以证明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;
2、质量标准研究与建立
2.1、参与原料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,确定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,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和限度;
2.2、与研发团队、生产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密切合作,确保质量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,能够有效地控制原料药的质量;
3、样品检测与分析
3.1、负责原料药研发过程中各类样品的分析检测工作,为工艺优化、质量控制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;
3.2、对检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,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,识别潜在的质量问题,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;
4、稳定性研究
4.1、 开展原料药的稳定性研究,考察原料药在不同条件下的质量变化情况,确定原料药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;
4.2、定期对稳定性试验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,及时发现并解决稳定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,为产品的包装、运输和储存提供科学依据;
5、杂质研究与控制
5.1、对原料药中的杂质进行深入研究,包括杂质的来源、结构鉴定、含量测定和控制策略等。通过优化合成工艺、改进分析方法等手段,降低杂质含量,确保原料药的纯度和质量。
5.2、建立杂质限度标准,对杂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测,确保原料药中的杂质含量符合法规和质量标准的要求。
6、 申报资料撰写与整理
6.1、负责原料药研发项目申报资料中质量研究部分的撰写和整理工作,确保申报资料的完整性、准确性和规范性;
6.2、与注册部门密切配合,参与药品注册申报的全过程,解答审评部门关于质量研究方面的问题,确保项目顺利通过审评。"